2007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医学院,获得博士学位。
2009年赴德国Bad Berka心脏中心完成冠脉介入培训,回国后首批获得心内专科和冠脉介入资质。
2012年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长老会医院及心血管研究基金会深造,接受IVUS Fellowship培训,并获得博士后证书。
长期从事冠心病介入及腔内影像学工作,冠脉介入培训导师,血管内超声及冠脉旋磨国际培训导师资质。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病分会动脉硬化学组,中国医学救援协会整合康复医学分会委员。浙江省心血管病学会青年委员。
病例信息患者明显胸痛症状,冠脉造影检查显示为三支病变(TVD),前降支(LAD)开口至中段呈现严重钙化(图2),血流不畅,TIMI血流<3级;
回旋支(LCX)见局限性狭窄(图3);
观察右冠(RCA)可见2年前PCI术中植入的支架,且远段具有轻度斑块(图4)。
基于此,董樑教授诊断该患者为不稳定型心绞痛。
该如何评估这一复杂三支血管病变呢?董樑教授决定进行生理学指导下的血运重建。
由于造影下LAD血管的血流不是很好,且呈现钙化,术者团队怀疑LAD是造成患者症状的罪犯血管,要确认这一判断需要通过FFR才能下结论。
检查前,董樑教授使用EBU 3.5的指引导管,将Runthrough作为工作导丝通过病变送至LAD远端,路径搭建完成;接着沿着导丝送入TRUEPHYSIO®压力微导管顺利通过病变远端,开始功能学测量。
下图为压力微导管的简介(图5):快速交换段长度260mm;病变部位直径0.0205英寸;头端至压力传感器的长度2.5mm;工作长度1500mm。
术前按照FFR标准规范操作在冠脉口进行均衡(EQ),接着TRUEPHYSIO®快速交换压力微导管骑上工作导丝通过病变到达LAD远端,边推送边使用造影剂确认传感器到达测量位置。
术者使用腺苷充分扩张血管后,测得病变远端FFR值为0.88。术者将压力微导管沿着工作导丝对LAD血管进行连续回撤(Pullback),观察压力比值曲线变化,当压力微导管回撤至前降支近段时发现指引管有深插的迹象(如图6)。
指引管的深插,通常会使得传导至有创血压计(IBP)的主动脉压(Pa)偏低,所以,这一人为误差会导致对应的压力比值或FFR值被高估。因而,董樑教授此刻不得不怀疑此前所测压力及FFR值是否准确。
董樑教授决定通过二次测量来确认数值的准确性,他特别指出:如果使用压力导丝做重新测量,通过病变遇到困难时可能需要导引导丝重新引导;由于此例使用的是压力微导管而不是压力导丝,可以减少以上所述的繁复操作,因此大大节省了手术时间。
若指引管深插,只需要将指引管调整至正常位置,接着将压力微导管回拉至指引管开口,重新EQ后再沿同一根工作导丝送至LAD远端进行二次测量即可。第二次FFR的测量结果还是0.88(图7:1为疑似指引管深插时测量的FFR;2为重新调整指引管后二次测量的FFR)。术者回撤压力微导管至冠脉口,核实漂移的Pd/Pa值为1.0,说明FFR数值准确。
董樑教授对北芯压力微导管操作的便利给予了高度的肯定,认为FFR压力微导管的设计简化了手术流程,与使用压力导丝相比减少了手术的时间。
董樑教授进一步评论道:对于这位仅49岁的患者,其血管病变程度更接近年长患者的平均情况,LAD在血流造影下看起来并不理想。但从功能学检查来看,FFR=0.88,LAD是不需要干预的,因此选择了对患者进行保守药物治疗的方式。最后的造影也确认了FFR测量过程中的器械操作未造成并发症(如图8)。
董樑教授介绍道,这是一位49岁冠脉血管中度病变的年轻患者,如果没有经过精准诊断就对血管植入支架,因支架本身对血管的损伤作用,往后的20年内可能有再狭窄等影响。
经过功能学检查确认对该患者进行保守药物治疗,避免不必要的支架植入,可见在这类患者中,功能学检查的使用是有必要的。其次,日常FFR测量过程中都需要进行Pullback,压力导丝在回撤过程中可能会因弹跳造成读值波动;而使用压力微导管回撤,由于原有工作轨道没有丢失,压力微导管能够随时随地进退自如,帮助医生得到更多更详细的检查结果。
最后,董樑教授表示:FFR压力微导管测量准确,回撤方便,对医生友好,未来会有广泛的应用前景。
2102, Tower A, Hongrongyuan North Station Center,
North Station Community, Minzhi, Longhua District,
518000 Shenzhen, PEOPLE'S REPUBLIC OF CHINA